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陌生的不仅仅是前辈们浴血奋战的光荣事迹,就连上一辈人所使用过的生活器具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今天,记者搜罗了一些颇具历史意义的词汇,不知您和身边的人对这些词汇以及背后的历史都了解多少?这些物件儿曾经是您年少时的记忆吗?回顾一下吧!没听说过?那先不要给自己揭晓答案,看看能猜出它们的功用吗?
胰子
肥皂的俗称。魏晋时,把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后来,人们又在澡豆的制作工艺方面加以改进,他们在研磨猪胰时加入砂糖,又以碳酸钠(纯碱)代替豆粉,并加入融化的猪脂,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球状或块状,就是“胰子”。胰子在化学组成上和今天的肥皂极相近。
洋火
早期的中国,物资匮乏,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既然是跟洋人买的东西,前面都要加个洋字,叫做“洋火”的火柴那时可是品。
痰盂
俗称:痰筒。有许多从前常见的东西,现在离城市生活越来越远,痰盂便是其中之一。这一称呼来自宫廷属于比较“贵族”的叫法
笤帚
笤帚是人们日常用来扫除杂物的工具,绝大多数用高粱糜子做成。
压力暖壶
外形像现在的暖瓶,大一点,基本是塑料壳,用手压可以出水。
水瓢
用来葫芦外壳制作的取水工具。以前的家庭都是用水缸来存水的,取水时就用它,有的地方也把它叫做水舀子。
簸箕
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
鸡毛掸子
用鸡毛绑成的清除灰尘的用具,已被吸尘器代替。
电视天线
以前的电视频道少、接收效果不好,配置一个外接天线可以提高收视效果。
双卡录音机
是一种用于记录声音、图像、数字或其他信号的载有磁层的带状材料,是产量和用途最广的一种磁记录材料。
大哥大
源于粤港人称呼帮会头目之谐语,在香港一些警匪片中,黑社会资格较老的成员一般称为“大哥”。由于这些“大哥”常手拿“移动电话”在屏幕上出现,所以人们便把“移动电话”叫“大哥大”。但是只流行于手提电话初面世那几年,现在已经逐渐普及并称为手机了。
BP机
手机之前比较流行的通讯工具,样子小巧,上个世纪末在中国和亚洲甚至全世界广为流传的可以联系的通讯工具。也叫寻呼机、传呼机、BP机,简称呼机。
单双缸洗衣机
单缸的没有甩干桶,也就没有甩干功能;双缸有两个桶,一个水洗,一个甩干,由于要在水洗完毕之后将衣服手动放入甩干桶中甩干,故而称之为“半自动”。
火折子
用很粗糙的土制纸卷成紧密的纸卷,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灭,这时候虽然没有火苗但能看到红色的亮点在隐隐地燃烧,就像灰烬中的余火,能保持很长时间不灭。需要点火时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复燃,不过吹是很有技巧的,需要突然、短促、有力,送气量要大。
怀表
意思就是口袋里的表。同手表名称相比,根据怀表的中文名称顾名思义,应该是佩带在胸前、怀里的表。表端有一条链子可以固定在身上,可以是装在西装背心口袋里的袖珍钟,这种形象派头十足,再加上怀表昂贵的价格,它一出现,就成为身份的象征。
笊篱
指一种做饭用的工具。用金属丝、竹篾或柳条等制成的,能漏水的用具,有长柄,用来捞东西,和漏勺差不多。
解放鞋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中国橡胶工业的起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穿布鞋转变为穿解放鞋。解放鞋也就成为我军的主力鞋,一穿就是50多年。50多年来,它在部队作战、训练、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士们经常是“一年穿破五六双解放鞋”。
鞋拔子
鞋拔子又叫鞋拔、鞋溜子。把鞋拔放入鞋后跟,只要踩一下,就可以轻易、快速地把鞋子穿好,避免双手直接接触鞋子,卫生,方便。
小人书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连环画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故事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还有不少外国名著和中国名著小人书受到欢迎。像《东郭先生》、《杨家将》等书创下了出版发行的纪录。
西洋钟
过去,大户人家才有的、挂在墙上的时钟。
篦子
类似梳子的东西,但是比梳子的齿要密,一般用来刮掉头发上的寄生物的,如头皮屑、虱子。
蒲扇
用蒲草加工编制而成的一种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适合平民百姓使用。主要是山西临汾地区一带的特产品。式样有圆形、桃形、方形等十多种,扇柄上用各色彩线做成扇坠。特点是制作简单,价格便宜,扇动起来风量大。
棒槌
捶打用的木棒(多用来洗衣服)。
汤婆子
家庭取暖用具,充满热水后放置被窝以提高温度。是一种铜质的扁扁的圆壶,上方开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热水就从这个口子灌进去。20世纪60年代之后塑料制品普及,遂有塑料暖水袋等,取代汤婆子。
算盘
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算盘是长方形的,四周是木框,里面固定着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着木珠,中间一根横梁把算盘分成两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
四方柜
柜子大致成正方体,也有长方形状的。正面没有门,上方有盖。油漆和绘画都与木箱差不多。除放在床头的小四方柜以外,大一点的柜子就放在木箱下面,所以里面一般存放不常用的衣被鞋袜或贵重物品。
老锁
很久以前,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以钥匙或暗码(如字码机构、时间机构、自动释放开关、磁性螺线管等)打开的扣件。
缝纫机
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毛主席像章像章正面的主体是毛主席像,背景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如韶山、井冈山、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宝塔山、北京天安门等,此外还有红太阳、大青松、梅花、向日葵、国旗、党旗等。还有毛主席语录或诗词等。像章背面也有文章,主要是记载制作像章的原由,再就是制作单位和时间。
书夹
夹带材料和书本的工具,因为材质比较厚,对夹带物品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现在多为塑料制品。
蒜臼子
一种主要用于制作蒜泥的工具,由一个容器和一个“槌”组成,用的时候,握着槌,用力敲击容器里的蒜瓣等物体,直到成泥或碎末。蒜臼子的材质有大理石、瓷、塑料等等,其中大理石的比较好用一些。